8年实力经营,8年信誉保证!论文刊发行业第一!就在前程期刊网!

当前位置:主页 > 行业论文 > 科技论文 >

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 本文研究了长三角技术创新成果和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一些相关的结论。
  Abstract: This paper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chnological innovative product in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gets some relevant conclusions.
  关键词: 长三角;新产品产值;技术创新影响因素
  Key words: yangtze river delta;new products output;influencing factors of technology innovation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8-0012-03
  1 引言和文献综述
  技术创新对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增强区域经济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长三角区域作为中国最具创新活力的经济区域,该地区的技术创新经验对全国具有参考意义,因此对长三角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研究有助于从理论上总结该地区的技术创新经验,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的技术创新能力,增强经济发展后劲。
  本文首先对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关于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的研究进行一番梳理。这些研究既有从企业微观层面的研究也有从国家或区域等宏观层面的研究:
  从企业微观层面的研究包括:
  1.1 技术创新与知识资本关系的研究 Hashi I,Stoj■i■ N(2013)[1]对欧洲90000家企业的研究表明,技术创新和企业绩效之间有正面推动效应,技术创新的主要推动力量来自于知识资本的积累,他的研究结果还表明,大公司更愿意投入力量进行技术创新,即技术创新与公司规模有正向关系。Fitjar R D, Rodríguez-Pose A.(2013)[2]对挪威的企业进行研究发现,那些自主进行科技创新的企业比那些采用技术模仿跟随战略的企业更具有竞争力。
  1.2 技术创新与地理位置的研究 Shearmur R.(2012)[3]研究了技术创新和地理位置的关系,他发现那些临近大学或者大城市的企业由于便于获得信息和人才,具有更高的技术创新能力。
  1.3 技术创新与管理能力的研究 Bolívar-Ramos M T, García-Morales V 3、J, García-Sánchez E(2012)[4]利用西班牙的企业数据研究发现,技术创新与企业高管支持和组织学习能力具有正向关系。Robertson P L, Casali G L, Jacobson D(2012)[5]认为:企业技术创新需要两种能力:吸收新技术的能力和判断如何使新技术低成本运用在本企业的能力。Sainio L, Ritala P, Hurmelinna-Laukkanen P.(2012)[6]对以技术为主导和以消费者为主导的两种不同发展战略的企业的技术创新进行研究,发现以技术为主导的企业的技术创新提高了公司的技术竞争力、市场地位和消费者价值。以消费者为主导的公司的技术创新则主要改变了公司的商业模式。Robertson P L, Casali G L, Jacobson D.(2012)[7]研究了质量管理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他发现无论是针对个人还是针对整个企业的质量管理都对促进技术创新具有积极作用,忽略任何一个部分都不能达到完美的技术创新效果。Wang Z, Wang N.(2012)[8]对中国江苏企业的研究发现无论是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的分享都对技术创新有正面影响。
  1.4 从宏观层面的研究 Crespi G, Zuniga P.(2012)[9]对拉丁美洲六国的研究发现,那些对人力资本、教育以及知识生产投入较大的国家更容易取得竞争优势。Wang Y, Vanhaverbeke W, Roijakkers N (2012)[10]认为开放的国家技术创新体系有助于促进以企业为核心的技术创新的效率。Samara E, Georgiadis P, Bakouros I.(2012)[11]对欧洲几个国家的技术创新研究发现,国家层面的支持政策对于推动企业技术创新具有积极作用。樊增强(2005)[12]对日本、欧盟等国家的研究发现:政府建立完善的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支持体系,对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
  万兆泉(2008)[13]认为知识经济时代,技术扩散已成为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影响技术扩散的因素主要有区域的技术差异、技术创新水平和技术利用能力三个方面。郭国峰、温军伟、孙保营(2007)[14]运用面板数据通过建立固定效应变截距知识生产函数模型,对中国中部六省技术创新能力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科研机构、企业对中部地区科技进步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蒋殿春、夏良科(2005)[15]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对国内高技术行业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及其作用的途径。主要结论是:FDI的竞争效应不利于国内企业创新能力的成长,但会通过示范效应和科技人员的流动等促进国内企业的研发活动;在国内企业中,国有企业和其他所有制企业的技术创新模式有所不同,受FDI的影响也不尽相同;国内企业的科技活动会对外商投资企业产生“挤牙膏”效应,激发其更强的创新动力;国内企业在与外资的技术创新竞争中很难占据上风。李晓钟、张小蒂(2005)[16]认为:创新收益分配机制(市场机制)的完善、区域技术创新网络的建设,以及政府对区域创新的促进(制度供给和制度创新)可以提升区域技术创新效率。丘海雄、徐建牛(2004)[17]发现我国的地方政府是集群技术创新的最主要行动者,其积极性和作用远甚于西方的地方政府。产业竞争加剧、市场失灵、社会缺位是地方政府积极参与的客观需求。财政分权带来的制度激励则是其积极参与的主观动因。卢小宾(2003)[18]认为目前我国的信息服务技术创新活动存在着缺乏动力、策略选择失误、信息服务产品与工艺创新水平低等问题。采取的对策应是:①构建我国信息服务技术创新的动力模式;②模仿——合作创新战略应成为我国信息服务技术创新的现实选择;③强化我国信息服务产品创新。胡明勇、周寄中(2001)[19]阐述了政府资助对私人部门技术创新的影响。政府对私人部门进行资助的政策工具主要有政府担保、贴息、贷款,税收刺激和公共研究。这些政策工具除了能促进私人部门的技术创新活动外,也有相互之间的牵制、替代和补充作用。政府资助的效果随总量增加而增加,达到某一极值后就会下降。论文的结论对于政府制订促进私人部门技术创新的资助政策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以上所有这些研究大致结论可以归结为:①技术创新对企业绩效具有正面促进效应。②人力资本、科研投入对技术创新具有促进作用。③政府的教育投入和科技创新财政投入对技术创新有积极作用。在吸收和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文将利用面板数据对长三角两省一市的技术创新能力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提出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2 研究设计
  Griliches(1981)[20]提出知识生产函数,认为知识生产可以看作是创新资本投入和一系列社会经济变量的函数。Jaffe,A.B.(1989)[21]将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引入知识生产函数,得到如下函数:Qit=AKαitLβitZit
  其中Qit表示科技创新产出,Kit表示创新资本投入,Zit表示其他社会经济变量。这个模型后来在研究技术创新产出方面得到广泛的运用。
  本文利用这个模型,用专利产出作为科技创新投入的变量,企业创新资本投入、政府科技创新投入、研究人员全时当量作为主要解释变量,检验他们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程度。本文用于实证分析的模型如下:
  Lnpatentit=β1lnyfdlit+β2lnrdkit+β3lngovrdit+εit
  其中fdlit、rdkit、govrdit、分别表示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企业技术创新资本支出、政府创新支出。εit表示综合误差。(表1)
  3 实证结果
  本文采用固定效应模型、随机效应模型进行了分析,豪斯曼检验显示应该接受固定效应模型。表2是实证分析结果。
  结果发现企业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和技术创新产出显著负相关,说明科技人员的研发边际产出不高,低于边际投入。政府科技创新支出与技术创新产出显著微弱负相关,说明目前政府创新投入对企业创新有挤出效应,政府应该转变科技投入方式。
  4 结论与探讨
  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企业研发投入与技术创新产出显著正相关,研发人员全时当量和技术创新产出显著负相关,政府科技创新支出与技术创新产出显著微弱负相关。这些结论的政策含义:应吸引优秀人才提高研发人员的边际产出,同时政府应该转变科技投入方式,提高科技投入效率。
  参考文献:
  [1]Hashi I, Stoj■i■ N. The impact of innovation activities on firm performance using a multi-stage model: Evidence from the Community Innovation Survey 4[J]. Research Policy,2013,42(2): 353-366.
  [2]Fitjar R D, Rodríguez-Pose A. Firm collaboration and modes of innovation in Norway[J]. Research Policy, 2013,42(1):128-138.
  [3]Shearmur R. Are cities the font of innovation? 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on cities and innovation[J]. Cities,2012,29, Supplement 2(0):S9-S18.
  [4]Bolívar-Ramos M T, García-Morales V J, García-Sánchez E. Technological distinctive competencies and organizational learning: Effects on organizational innovation to improve firm performance[J].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12,29(3):331-357.
  [5]Robertson P L, Casali G L, Jacobson D. Managing open incremental process innovation: Absorptive Capacity and distributed learning[J]. Research Policy, 2012,41(5):822-832.
  [6]Sainio L, Ritala P, Hurmelinna-Laukkanen P. Constituents of radical innovation—exploring the role of strategic orientations and market uncertainty[J]. Technovation,2012,32(11):591-599.
  [7]Kim D, Kumar V, Kumar U. Relationship between quality management practices and innovation[J]. Journal of Operations Management,2012,30(4):295-315.
  [8]Wang Z, Wang N. Knowledge sharing, 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J].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 2012,39(10): 8899-8908.
  [9]Crespi G, Zuniga P. Innovation and Productivity: Evidence from Six Latin American Countries[J]. World Development, 2012, 40(2): 273-290.
  [10]Wang Y, Vanhaverbeke W, Roijakkers N. Exploring the impact of open innovation on national systems of innovation—A theoretical analysis[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2012,79(3):419-428.
  [11]Samara E, Georgiadis P, Bakouros I. The impact of innovation policies on the performance of national innovation systems: A system dynamics analysis[J]. Technovation, 2012, 32(11): 624-638.
  [12]樊增强.日本、欧盟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的比较分析及其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J].现代日本经济,2005(01):41-45.
  [13]万兆泉.技术扩散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中国1991—2007年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江西社会科学,2008(12):81-84.
  [14]郭国峰,温军伟,孙保营.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中部六省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7(09):134-143.
  [15]蒋殿春,夏良科.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作用的经验分析[J].世界经济,2005(08):5-12.
  [16]李晓钟,张小蒂.江浙区域技术创新效率比较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5(07):57-64.
  [17]丘海雄,徐建牛.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的地方政府行为[J].管理世界,2004(10):36-46.
  [18]卢小宾.我国信息服务技术创新对策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3(02):37-39.
  [19]胡明勇,周寄中.政府资助对技术创新的作用:理论分析与政策工具选择[J].科研管理,2001(01):31-36.
  [20]Griliches Z. Market value, R&; D, and patents[J].Economics Letters,1981,7(2):183-187.
  [21]Jaffe,A.B.Real effects of Academic research[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9,79(5)957-970.
本文由丁苑春 程玉珍 金缀桥等人通过我们顺利刊发在【价值工程】杂志中,字数:2852,经过作者丁苑春 程玉珍 金缀桥同意,为您分享全文,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更多科技类论文详细信息: 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分析 职称论文刊发网
    /lunwen/keji/3035.html 前程期刊网

    认准前程期刊网 实力 安全 快速 不收定金